毕氏肠微孢子虫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感染人类和多种动物的人兽共患肠道寄生虫。然而,其在农村地区散养家畜及伴侣动物中的流行情况与基因型分布数据仍较为有限。为探究该病原体在中国大兴安岭地区农村环境中的传播特征,本研究采集了两个村庄中95只散养绵羊和140只家犬的粪便样本,共计235份,采用巢式PCR技术针对rDNA基因的ITS区域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总体感染率为3.0%(7/235)。其中,绵羊的感染率为5.3%(5/95),家犬为1.4%(2/140)。通过序列分析,在绵羊中鉴定出两种已知基因型BEB6和NESH4,均归属于group 2;而在家犬中检出CHN-F1基因型,属于group 1,这也是该基因型首次在家犬中报道。值得注意的是,BEB6为已知可感染人类的基因型,提示绵羊可能作为该病原体传播给人类并污染环境的重要潜在宿主。本研究揭示了大兴安岭农村地区散养绵羊和家犬中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感染现状及其基因型组成,拓展了对该寄生虫在乡村环境中遗传多样性的认识。同时,检测到具有人兽共患潜力的基因型,也提示在人类与散养动物密切接触的农村地区存在跨物种传播的风险,为制定相应的公共卫生防控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该文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本所姜岩岩研究员为第一作者,首席专家曹建平研究员为通讯作者。本文于2025年9月15日发表于《Veterinary Sciences》杂志。
附件:全文下载